查看: 35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内校外】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za402 发表于 2015-9-22 15:3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连两所高校周六相约“迷马”为爱出发


每有一位挑战者完跑5公里,就将为听障儿童募得100元
  今年7月,本报曾报道13个月大的先天性耳聋女童杉杉,幸运地得到康宝莱“天使听见爱”20万元公益基金的帮助,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且顺利开机,对声音有了反应的故事。
  为帮助更多像杉杉一样的失聪儿童,在共青团中央宣传部的指导下,由中国青年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主办的“2014全国大学生迷你马拉松公益挑战”活动将于本月中旬在北京启动,全国共计50所高校参与。
  本报作为协办单位,将与大连外国语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两所高校一起,承办大连站活动。每有一位大学生完成5公里挑战跑,康宝莱(中国)保健品有限公司就将为听障儿童捐出100元善款。
  植入人工耳蜗需10万至20万元
  杉杉的故事让更多人关注先天性失聪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据了解,我国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的失聪儿童有14万,并且每年还有2万~3万患有严重听力障碍的新生儿出生。医学界普遍认为,植入人工耳蜗是迄今为止治疗极严重耳聋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听力残障儿童在幼儿时期就能植入人工耳蜗或佩戴助听器,他们也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与学习。严重听力障碍的新生儿大都只聋不哑,如果能及时得到治疗,并在2岁到6岁做言语康复训练,能够学会说话。对重度耳聋患儿来说,人工电子耳蜗越早植入越好。有调查发现,12-18个月大婴儿是植入人工耳蜗的最佳年龄。
  在我国,植入人工电子耳蜗术后的康复率已经接近国际水平,达到90%。但是国家对人工耳蜗控制较严,只有部分医院和医生获得进行这项手术的准许资格。此外,人工耳蜗植入费用较高,花费在10万至20万元,手术完成后还需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不少贫困家庭无力承担。
  做手术往往要等6至10个月
  政府、慈善机构、爱心企业、民间救助等提供了很多减免植入人工耳蜗费用的机会。尽管如此,我国现在每年获得人工耳蜗植入治疗的患儿,只占6岁以下耳聋患儿20%左右。大连市残疾人康复文体活动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我市每年有近40名听障残疾儿童的名单报到残联,但每年省里拨给大连地区的聋儿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救助名额仅有10例,大多数需要做人工耳蜗手术的孩子,得等待6至10个月。
  除了十几万元的手术费用,患儿每年还需要支付5000至1万元的耳蜗维修保养费用。植入人工耳蜗后,必须接受两年左右的言语康复训练,费用大约15000元左右。这对于贫困家庭来说,一方面是重大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是家人耐心与意志力的考验。很多专家学者呼吁,应该将人工耳蜗手术费用纳入新农合大病补助报销范围,这项政策在部分省市已经实施。
  本报联手两所高校挑战“迷马”
  为帮助更多的贫困失聪儿童,在共青团中央宣传部的指导下,11月中旬,中国青年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将联手启动2014全国大学生迷你马拉松公益挑战,活动的公益支持单位为康宝莱(中国)保健品有限公司。此次“迷马”挑战与“天使听见爱”公益项目结合,鼓励大学生“走出寝室、走下网络、走上操场”,通过5公里跑,实现“锻炼身体、募集善款”的目的。
  全国几百所高校申请参与此次公益活动。经过审核与筛选,目前,参与活动的50所高校团队已经确定。大连地区确定有两所高校参与,为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作为协办单位,11月15日,本报将与两所高校联手启动大连站“迷马”挑战。按照规定,每所高校都将在一个月内完成4场迷你马拉松挑战活动,完跑同学将@三位挑战者,把爱传递开去。康宝莱承诺,每有一名大学生完成5公里迷你马拉松挑战,就将为贫困听障儿童捐出100元善款,用于人工耳蜗移植。
  相关链接:http://szb.dlxww.com/dlwb/html/2014-11/13/content_1085164.htm?div=-1


                                                     
                                                    李克强向缅甸青少年讲述青年时代经历


   中国总理李克强14日来到内比都第十四中学与缅甸青少年交流。
  “(我)在高中毕业以后,没能够上大学,而是去农村当了农民,自己养活自己。”14日,在到访缅甸内比都第十四中学时,中国总理李克强应学生要求向大家讲述了自己青年时代的一段经历。  1974年,在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李克强高中一毕业便到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插队。一直到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李克强考入北京大学,入读法律系。
  李克强到访的这所学校的高年级同学们明年也即将面临当地的高考。了解到这一情况,李克强问他们是否当想进入大学学习。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李克强说,你们脸上充满了朝气而且体现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你们都想上大学,并不是说上了大学就比别人高一等。但是,这表明你们作为一个学生,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将来回报社会。”
  李克强说,在我像你们这样年纪的时候,那时的中国还相对贫穷。我没有你们这样的条件,在这样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甚至还要去做一些工作。“学习知识的条件比你们要差。”
  他还回忆起高中毕业准备到农村插队时的情形,“走的时候就背了两样东西”。
  “一件是行李卷,一件是一箱书。”李克强说。
  对于当时自己的这种选择,李克强引用英国著名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做了解释:知识就是力量!
  “那你们愿不愿意到中国去留学呢?”李克强又问。
  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表达了想到中国留学的意愿。看到此景,李克强现场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他说,我这次访问缅甸将要宣布增加中国政府对缅甸赴华留学生的奖学金名额,“明年将有一百名,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希望在场的同学们将来有一些能够成为到中国的留学生,在中国学习以后再回到缅甸,为缅甸社会发展服务,传承中缅友谊。”李克强说。
  说到这,李克强还特别通过翻译对学校的校长说,既然学生有这个愿望,那么学校将来在汉语教学方面也要做一些努力,希望我们能够在中国看到他们。
  “还有什么要问的问题么?”李克强笑着问道。
  一位女生手里拿着刊有李克强署名文章的当地报纸说,看到这篇文章很受感动。缅甸是东盟成员国,中国也是亚洲地区国家,您对东盟和中国之间的关系未来有什么展望?
  她所说的这篇文章是指,李克强在访缅之前在当地媒体发表的《携手开创中国—东盟关系美好未来》的署名文章。文中,李克强回顾了双方这些年在各领域合作进展,认为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东亚合作的旗帜,并指出双方未来发展的方向。
  “你的演讲水平很高,边说边用手势,很有感染力。”李克强对这位小姑娘流利的提问予以赞扬。
  李克强说,中国是东盟最大的邻国,中国和东盟有着战略伙伴关系十年了,这十年是黄金般的十年。展望下一个十年,双方要在“黄金十年”合作的基础上,打造合作与深化与升级的“钻石十年”。“因为钻石比黄金更坚固,更珍贵。”
  “时间关系,我只能给你这样简单地说。”因为,接下来马上要参加登盛总统为他的访问举行的欢迎仪式等系列活动,李克强能在学校停留的时间非常有限。为此,他特意向同学们表示了歉意。
  的确,因为国内日程安排的原因,李克强此次缅甸之行前后只有一天半时间,除去参加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正式访缅的时间只有14日上午半天。赶在访问的正式活动之前,到访这所学校,可真是利用挤出来的时间。据知,这个安排也是在李克强的亲自提议下增加。
  对于这项安排,李克强说:“因为中缅的胞波友谊,需要传承,应当永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